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主页 -> 本系动态
青春踏香寻茶路 赤子凝心铸国魂|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开展“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——文化赣鄱行”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

更新时间:2025-07-26  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定文化自信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我校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于7月23日至7月24日开展“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——文化赣鄱行”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,通过实地考察、双师课堂、非遗体验等形式,师生们在茶香浸润中感悟文化自信,在躬身实践中探寻绿色发展之路,以青春脚步丈量赣鄱大地的文化厚度与时代脉搏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双师同堂传薪火 千年茶韵启新思

林生茶生态茶园,翠浪起伏,仿佛一卷活生生的历史书。企业导师与基层书记以“双师同堂”模式,为师生们开启了一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对话。企业导师从《茶经》记载的唐代蒸青工艺讲起,结合茶园生态种植技术,阐释“精行俭德”的茶文化哲学既需如茶般“清正廉洁”,亦要秉持“匠心致远”的工匠精神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  随后,校党委书记、督导专员张友生以茶园为讲堂,将思政课活化为一杯清茶:“茶道之精髓在‘精行俭德’,专注一事,持之以恒。”他以茶喻志,指出“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正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,茶文化这份坚持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源泉。学子们凝神静听,心潮起伏,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到个人青春抉择,思政课在此刻落地生花:坚持不是简单重复,而是把热爱写进每一次创新,文化传承需代代守护,更需与时俱进。

image.png

一叶一芽凝汗水 躬身实践悟真知

“采茶要‘一叶一芽’,轻提不伤根!”在茶农的指导下,师生们指尖轻捻嫩芽,于烈日下躬身劳作。他们俯身茶园,每一摘都是与自然的亲密对话,看似简单的动作,却蕴含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智慧。这堂无声的实践课,让生态文明理念扎根心田。

image.png

举止有度传雅韵 东方智慧润心田

茶礼仪课上,师生静坐桌前,在茶艺师示范中感受东方礼仪力量。茶艺师以“温杯涤尘”开启仪式,轻旋茶盏用热水润杯,蕴含“净器如净心”哲理;“分汤待客”时强调“执壶手稳、注水线匀”,称水流应似银练垂落,急骤或断续皆不可。师生们独自执壶实践,在“悬壶高冲”与“凤凰点头”中体会“以茶为媒,传情达意”,水流弧度、茶汤声响皆有韵味。茶香升腾时,茶艺师点拨奉茶要将杯柄转向客手,退身步幅宜轻缓。这场茶礼课让学子读懂中华文化“克己复礼”智慧,礼仪非束缚,而是让人在规矩中自在,细节里绽放光芒。 

image.png

铁锅翻飞见匠心 火候掌控显智慧

老师傅现场演示的炒茶技艺,师生们惊叹不已。280℃的铁锅中,双手翻飞如蝶,通过“抓、抖、揉、捻”精准控制火候与香气。“炒茶如治学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”老艺人这朴素的比喻,让炒茶课升华为一堂生动的哲理课。师生们轮流体验杀青、揉捻等工序,在手掌通红、汗流浃背中,深刻体会到“工匠精神”的内涵,既需日复一日的坚守,更需精益求精的追求。

image.png

六大技艺活态传,文化基因永续存

步入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徽剧、傩舞、歙砚等六大非遗项目深深震撼了师生。非遗瑰宝在玻璃展柜中流转,文化需要薪火相传,更需创新不息,唯有这样,民族精神血脉才能永续。此次非遗探索,淬炼了文化自信,它既是民族站稳脚跟的根基,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。此刻,茶旅融合正为这些古老瑰宝注入蓬勃生机。  

“非遗不是尘封的标本,而是流动的文化基因。”带队教师的解读,在婺女洲得到生动印证——以婺源及茶文化为主题的实景演出与非遗工坊,构建起“以茶促旅、以旅兴茶”的产业链,印证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。这正是文明‘与时俱进’的破题之路——助力江西茶香沿‘一带一路’飘向世界!

image.png

此次“文化赣鄱行”大思政实践活动,是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深化“行走课堂”育人模式的关键探索。师生们在茶香浸润中夯实文化自信根基,于非遗对话里唤醒创新传承使命,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嘱托。未来,学院将“精行俭德”的茶道哲学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,激活非遗的时代价值,以破圈融合之势,构筑文化育人与专业育人同频共振的新格局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注入青春动能!  




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大道3039号 邮编:338000

联系方式:0790-6736399  版权所有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   技术支持:江西华邦

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1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