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26日下午,我校联合新余公安“阳光下的守护”法治宣讲团开展一系列宣讲普法活动。由新余警协“法雨润心”专业宣讲团(汇聚反诈、特巡警、交管、反恐反邪等多部门警种)联合渝水分局相关警种力量,创新采用“室内+室外”“理论+实操”双结合的授课模式,将一条内容丰富、形式新颖的“法治宣讲长廊”搬进校园,为全校学子带来了一场沉浸式、互动式的安全知识盛宴。
交管专区:趣味体验化解“马路新手”焦虑

“同学,敢不敢来挑战绕桩路考?”在交管宣讲专区,民警热情地向路过学子发出邀请。一名男生踊跃参与,自信满满地坐进模拟驾驶位,可刚启动没多久,车辆就开始“左右摇摆”,不到十秒便陷入“画龙”困境,周围同学见状纷纷发出善意的笑声。

“开车可不像打游戏,方向盘稍微抖一下,可能就会引发严重后果。”民警一边耐心指导男生调整操作,一边幽默调侃,“拿到驾照只是迈出了第一步,实际道路上的复杂情况,才是对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的真正考验。”生动的体验和通俗的讲解,让在场学子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,有效化解了不少“马路新手”未来上路的焦虑。
特警专区:实战演练传递安全“硬核”知识

另一边的特警宣讲专区,气氛同样热烈。特警队员现场展示最小作战单元实战演练,一个干净利落的控制动作,瞬间点燃全场热情,赢得学子们阵阵掌声。“这一演练科目,是我们处置突发情况的‘关键法宝’。”完成演示后,特警队员擦去额头的汗水,向同学们解释道,“虽然我们衷心希望大家永远用不上这些技能,但了解相关知识、知道如何在关键时刻配合警方行动,能为自身安全多加一道‘防护盾’。”随后,队员还简单演示了基础的防身技巧,进一步提升学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。

禁毒专区:识破“伪装”远离毒品陷阱

“这看起来和普通奶茶、糖果没区别啊,怎么会是毒品?”在禁毒展台前,几名女生拿着民警展示的新型毒品仿真模型,满脸疑惑地问道。民警摇了摇头,认真讲解:“这些都是新型毒品的‘伪装术’,不法分子会将毒品混入常见的零食、饮料中,极具迷惑性。大家一定要牢记,陌生人递来的饮料、零食,无论看起来多正常,都绝对不能轻易接受。”

听完讲解,同学们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,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,“得赶紧发个朋友圈,提醒身边的小伙伴们提高警惕,千万别掉进毒品陷阱。”现场还通过图文展板、案例视频等形式,详细介绍了氯胺酮等常见毒品的危害,让禁毒知识深入人心。
反恐反邪专区:守护思想安全,掌握避险技能

反恐反邪宣讲专区,是此次活动中引人深思的“思想课堂”。反邪教民警手持宣传册,结合真实案例,深入浅出地揭露邪教组织的骗人伎俩:“很多邪教组织会打着‘养生’‘成功学’‘灵修’的幌子,实则进行精神控制和财产掠夺,它们就像‘思想病毒’,一旦侵入,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伤害。”民警再三叮嘱,“大家要坚定相信科学,保持独立思考能力,遇到邪教拉拢渗透,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。”

相邻的反恐宣讲则聚焦实用避险技能。“发现可疑人员或物品,记住‘躲、散、报’三字诀!”民警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,引导学子们识别常见的可疑行为,详细讲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躲避危险、有序疏散,以及正确报警的流程,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实用的反恐知识。
反诈专区:分享真实经历,筑牢防骗防线
“之前有个人自称客服,说要给我退款,差点就让我转走三万块钱!”在反诈课堂上,一名同学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受骗惊魂经历,引发在场学子的强烈共鸣。反诈民警顺势接过话题:“现在骗子的套路越来越多,剧本比电视剧还精彩,但大家只要记住一条——凡是让你转账的‘客服’,全都是骗子!”

民警还结合近期高发的校园诈骗案例,如刷单返利、虚假购物、冒充熟人借款等,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,传授防骗技巧。同时提醒大家,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联系学校保卫处或拨打报警电话,坚决不缴“智商税”,守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
此次联合新余公安“法治宣讲长廊进校园”活动,打破了传统普法宣讲的刻板模式,让严肃的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有趣、通俗易懂。学校将持续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,积极引入更多优质的法治教育资源,不断提升学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为校园安全稳定筑牢坚实防线。
新闻中心
